【金門會館承辦首映禮(落番)- 紀錄金僑辛酸史】
Menu
【金門會館承辦首映禮(落番)- 紀錄金僑辛酸史】
「落番」又稱「出洋」, 是指早期從金門搭船到廈門,再轉至新加坡、馬來西亞等南洋各國, 簡易之為「下南洋」之意。「番」一詞亦是早期金門人的用語,閩南語當中亦有「番屏」一說, 意指南洋。「屏」是指方向或地方的「邊」,像「這屏」意指「這邊」,「那屏」意指「那邊」。
《落番》紀錄片是由台灣金門國家公園出資新台幣1500萬元、新汎亞國際多媒體製作、三采文化集團張輝明製片、唐振瑜導演執導的紀錄片, 耗時一年多的時間, 在金門與馬來西亞兩地來回取景。
全片以劇情紀錄片形式拍攝,從編年史的敘事重建當時下南洋的情境, 以時代的歷史背景帶領觀眾走入時光隧道, 片中穿插小人物生動地演出落番客的辛酸歷程, 加入兩地象徵性人物的訪談, 完成一部感人的金門歷史性紀錄片, 將金門人連鎖式移民的歷史留下永久性的記錄。
影片音樂由金門縣籍音樂人李子恆進行配樂, 動人的音樂配上感性的畫面, 完整性的把金門人南下移民辛酸史表現出來。
- 金門三次移民潮
金門人自明朝起已有下南洋足跡, 但主要移民潮是在19世紀之後, 分成三個階段, 第一階段是在1860年《北京條約》的簽訂, 下南洋正式合法化, 當時金門土地貧瘠、旱災、謀生不易, 因而開始過番遠渡南洋謀生, 這是第一波移民潮。
第二階段是在1912至1929年, 當時南洋發展需要大量勞工, 再加上海盜為患, 受第一波衣錦還鄉的落番客影嚮, 帶動金門人第二次的移民潮。
第三階段是在1937至1945年的八年抗戰,當時日軍入侵金門, 為躲避戰禍而第三次過番到南洋。所以金門人落番到南洋人數極多, 是名副其實的僑鄉。這些歷史背影形成現今的落番局面。
- 先賢盼美好生活
金門僑鄉文化中流傳著一句諺語:「六亡、三在、一回頭」, 是形容落番客十人當中有六人客死異鄉, 三人在番地落地生根,一個人回到金門原鄉。但是上岸後能否成功、或衣錦還鄉的又有幾個!若是有鄉親在船上生病, 為了不連累同船其他鄉親, 就得拋下海活活淹死, 影片內的這一幕就是歷史寫照。
同時也表述早期落番客在南洋從事行業, 包括苦力行業的划舢舨、砍柴、捕魚, 另有經商的九八行(這是星馬一帶華人商號稱法), 而家書與僑匯故事也是影片內的重要元素, 早期落番客也是透過這兩項元素才能與原鄉金門聯繫。
- 影片獲迴響共鳴
《落番》影片除了在金門與台北兩地進行發表會外,於2011年3月18日在馬來西亞巴生舉辦世界首映禮,並由巴生雪蘭莪金門會館承辦。
首映當天出席者有時任馬來西亞內政部副部長李志亮、駐馬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代表羅由中、本會館永久名譽主席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博士、丹斯里拿督李深靜、丹斯里方天興、丹斯里林順平、丹斯里拿督吳德芳等都出席支持,在馬來西亞的各大影片首映禮而言這是盛況空前。
同時在馬來西亞的各大華文報,亦在首映前與後連續幾天大篇幅報導《落番》。除了平面媒體, 本地華文電視台NTV7與8度空間亦連續幾天報導有關於 《落番 》新聞,《落番》一片轟動整個華人圈,引起很多人共鳴與迴響。
《落番》也入圍2011第十三屆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、榮獲2011新加坡「台灣電影100年回顧展」開幕片、2011《落番》主題曲入選大陸年度排行十大金曲、《落番》原聲配樂專輯入圍2012第23屆金曲獎傳統藝術類最佳製作人、榮獲2012 華語金曲獎年度最佳原聲配樂、最佳封套設計、入圍2012 華語金曲獎最佳閩南語歌曲、最佳閩南語專輯、最佳編曲人、最佳專輯企劃、榮獲2012第三屆金音獎評審團大獎、榮獲2012第34屆金穗獎優等紀錄片、 榮獲2012第45屆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文化類最佳紀錄片白金獎、榮獲2012第四屆國家出版獎佳作、 榮獲2012內政部公務員之優良教學資料影片、榮獲2012金門大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主題、 入圍2012第47屆金鐘獎最佳攝影、榮獲2012第47屆金鐘獎非戲劇類節目導播獎(紀錄片最佳導演)等榮譽。
《落番》也引起海外僑胞的共鳴,讓大家看見早期先賢下南洋打拚的辛酸史。影片內也貫穿了金門人從離鄉、思鄉、到返鄉的打拼過程。《落番》的效應, 促成許多南洋客加速回鄉尋根, 瞭解自己的根源在哪, 對自己的故鄉產生文化認同。
- 傳誦飲水思源精神
台灣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, 希望藉此紀錄片, 讓海金僑知道父輩或祖輩在異地謀生不易, 透過影片內容體驗金門人離鄉背井的艱苦與討生活的勇氣。在這時代背景的離鄉之下, 誰也沒料到異鄉變成故鄉, 而原鄉變成他鄉, 落葉歸根變成為落地生根, 有的可風光返鄉, 亦有些終生也回不了原鄉的悲劇。
《落番》以寫實手法敘述金門人堅強的精神, 探索這百年以來金門原鄉與馬來西亞的移民辛酸過程, 呈現這一段僑鄉光鮮背後令人不堪回首的血淚移民。
《落番》不僅是一種歷史記錄, 也傳達出「飲水思源、不能忘本」的精神, 將金門人打拼的毅志力傳承下去。我們踏上了不歸路, 但也改變了另一個命運。許多長輩看了《落番》影片, 雙眼紅框表述他們對鄉愁的情感。